李长安:如何推动“县城中产”持续扩容

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县城层面涌现出来的中产阶层规模越来越大。县城中产有着和一、二线城市类似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这个队伍的不断扩大已成为我国中产阶层持续扩容、加快形成“橄榄型社会”进而扎实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一支有生力量。

不断壮大中产阶层队伍是我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关键所在。目前,关于中产阶层的界定并无统一标准,但一般认为要达到当地平均收入及以上水平,生活质量较高,具有稳定工作等特征。据测算,当前我国中产阶层规模大约有4亿多人,到2035年有望达到8亿至9亿人,成为社会阶层中的大多数。

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促进和扩大消费需求、实现稳增长保民生目标的重要保障。据统计,目前中国共有县级行政区划单位2846个。县域经济本身存在不少优势和突出特点。从人口看,2021年我国县城及县级市城区常住人口约2.5亿人,占全国城镇常住人口的近30%。在产业发展上,经过多年积累,许多县城已形成独具特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不仅如此,县城还是城镇连接乡村的重要纽带,是许多农村居民进入城镇、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区域。

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中产阶层队伍。这里既包括传统的白领群体,也包括县城里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具有一技之长的新型农民和农民工、中小企业主、新业态创业者等。与此同时,人才下沉和产业下沉也为县城中产阶层的扩大创造了条件。一方面,随着县城经济的发展和吸引人才政策的推出,越来越多高学历人才和创业型人才正踏入县城的大门,不仅改善和优化了县城的人才结构,也带来新的中等阶层人群。另一方面,一些原来只在大城市开张的知名连锁商店也开始渗透到县城层面,为提升包括中等阶层在内的县城服务和消费水平产生积极作用。

而要不断壮大县城中产阶层队伍,助力县域经济发展以及充分发挥县城在实现共同富裕中的积极作用,还需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要将经济发展作为县城发展的首要任务。客观地讲,当前我国大多数县域经济发展状况仍处于相对滞后阶段,无论经济发展程度还是居民收入水平,相较于大城市仍有差距。这是制约县城中产阶层壮大的主要因素。因此,县城要将“拼经济”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只有经济发展了,民众收入水平才能提高,扩大中产阶层才有支点和基础。

其次,要努力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和引人留人的制度环境。要消除各种破坏统一市场的障碍,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投资和人才等要素进入本地,激发更多的新业态和更多创业者。既要重视引资引人,更要重视留资留人。有产业有人才,扩大中产阶层才有底气。

最后,要通过加强城乡融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县城作为乡村和城镇的纽带,是农民进入城镇、增加非农收入的重要途径。要努力增强县城的包容性,强化城乡融合发展。主要措施包括全面落实取消县城落户限制政策,确保进城农民与县城居民享有同等公共服务,保障农民工均等享有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同时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步伐,努力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只有越来越多农民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县城中产才能不断壮大,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也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作者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

热门相关:君归矣   秾李夭桃   玉堂金闺   花都保镖   明朝败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