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泉鉴宝”停播引信任危机,律师:直播鉴宝并不违法,鉴定资质重要性不容忽视

随着互联网直播技术的不断进步,鉴宝直播已成为一股新兴的网络文化现象,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围观和讨论。然而,作为依靠鉴宝疯狂涨粉近千万的博主网红“听泉鉴宝”宣布短暂停播,其真实身份及学历背景受到质疑,引发了公众对鉴宝直播真实性和法律边界的广泛关注。

据封面新闻报道,“听泉鉴宝”的实名认证信息为丁祥栩,但其学校信息由“北京大学”更改为“女子中学”,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校友证实丁祥栩并非该院毕业生,此事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鉴宝直播的信任危机。

同时,潇湘晨报记者在平台上搜索“鉴宝”关键词,可以发现许多用户使用个人账号在进行鉴宝直播。这些直播中的“文物”种类繁多,真假难辨,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讨论和质疑,鉴宝直播在社交平台广受追捧,法律边界亟待明确。

律师:

“直播鉴定文物并不违法,

若无专业资质不能被视为有法律效应的鉴定意见”

针对鉴宝直播中的文物泛滥现象,长沙律师协会副会长刘研详细解析了相关法律问题,并强调文物鉴定资质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刘研告诉记者,鉴宝直播间如果只是鉴定,并没有在直播间进行买卖,买卖在第三方进行或者私下达成一致,那么并不影响鉴定直播,直播行为并不违法。

若主播或机构在直播平台上进行文物鉴定涉及收费或经营活动,还必须取得艺术品经营备案证明。

对于非经营性的民间文物鉴定,虽无具体资质要求,但若需出具鉴定证书,必须确保其合法性和专业性;进行文物价格鉴证评估的机构或个人,则必须取得相应资质证书,并办理营业执照、拥有固定经营场所等。

刘研律师进一步分析了三种不同情况下的法律责任。

首先,对于具有文物鉴定和价格评估专家资质的人,其言论可能代表机构观点,但并不一定具有法律效力。

其次,对于没有专家资质但具有一定文物知识水平的人,其评论只能代表个人观点,不能产生法律效力。

最后,而对于完全没有资质和合法身份的民间文玩爱好者,其言论更不能被视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文物鉴定意见。

网红鉴宝若故意

“以假乱真”致高价交易算欺诈吗?

9月21日,一网友在连线网红“听泉鉴宝”时展示疑似文物“巴剑”,并称其来自博物馆。网红鉴定为真品,网友多次邀请网红前往四川。夔州博物馆工作人员曾证实馆藏有“巴剑”,但文物不能随便拿出。

△直播连线片段截图。

对于此事,刘研表示:如果有人在进行文物鉴定评论时,斩钉截铁地指出某件文物的来源,如声称其来自故宫或某个古墓,并因此引发了观众的购买欲望,通过特定渠道进行了引流,这可能会涉及欺诈、虚假生产甚至诈骗的问题。

他强调,鉴定主播的主观意图和事实的真实性将决定其是否构成犯罪。若因水平问题导致误判,可能构成重大误解,购买者可撤销合同并要求退货。但若主播或机构明知物品为假货仍进行虚假评论,并与他人串通骗取钱财,则可能构成欺诈。

律师提醒:

观看鉴宝节目或购买文物需谨慎,平台应加强监督

刘研律师表示在鉴宝直播中,主播和参与者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直播内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直播平台也应承担起监管责任,对直播内容进行审核,防止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同时也提醒公众,在观看鉴宝节目或购买文物时,要保持理性认识,不要轻易相信主播的一面之词。专家的口头意见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法律依据。如果需要真正的文物鉴定服务,应该选择具备相应资质和出具法律文件的机构。

记者 | 黄康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