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案说法|购买保障房能获得法律的保护吗?

南海网10月12日消息(记者 林文泉 实习生 黄叶)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优惠,向本省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出售或出租、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住房。如果有人购买保障房,能否享受到法律的保护呢?近日,文昌法院依法审判一起排除妨害纠纷案,认定当事人违规转让保障性住房无效,判决责任人返还案涉房屋。

原告A公司在文昌市某地建设保障性住房,2013年被告吴某作为B公司职工购买案涉保障房,之后,被告吴某将购买的案涉房屋转让给第三人史某,向其收取15000元转让费,并将房屋交由史某居住管理。2020年,经B公司摸底、复核职工违规重复购买保障性住房情况,对吴某重复享受保障性住房进行教育,吴某同意解除保障性住房买卖合同,并办理撤销合同备案手续。原告将购房款退还给吴某后,吴某一直未将案涉房屋腾退给原告,案涉房屋仍由史某居住使用,遂起诉至法院要求吴某及史某返还案涉房屋。

文昌法院审理认为,案涉房屋属于保障性住房,吴某违规重复购买保障性住房,属于重复享受优惠政策,经所属单位教育整改,其与原告自愿达成退房协议,是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双方当事人均应当履行,吴某应将案涉保障性住房退还给原告。吴某违法违规转让案涉房屋违背公序良俗,损害国家利益,吴某与史某达成的房屋转让协议属于无效合同,史某依法应将取得的案涉房屋予以返还。原告主张吴某、史某退还案涉房屋的理据充分,法院依法予以支持,吴某和史某应将案涉保障性住房腾空并退还给原告。

文昌法院提醒广大群众,保障性住房是政府用于解决特定群众居住困难问题的政策手段,也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关键举措。违规违法转让保障性住房,不仅损害其他应受保障群众的利益,本人也面临合同被认定无效进而腾退返还房屋的风险,无论买方还是卖方都将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广大群众应当依法依规、诚实守信申请、处分保障性住房,让保障性住房留给真正有需要的人。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责任编辑:邓洁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