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的风吹向老年人,如何让其不“迷失”在智能时代

去年,博主“秀才”和“一笑倾城”走红,今年,《闪婚老伴是豪门》等短剧在平台爆火,老年人渴望在短视频平台被“看见”的同时,针对他们情感困境滋生出一系列“网络黑产”也成为凸显的社会议题。

烟台“数字反哺”志愿者郭嘉程向记者表示,相当多老年人已经踏入数字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想要学习的是怎么玩好手中这块屏,以及不“迷失”在智能时代。

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认为,数字鸿沟指的不光是有没有智能设备、能不能上网,而是老年人能否真正成为网络中的一员,进行参与和表达。

这届老年人玩短视频不输年轻人

10月9日,济南泉城广场上,年近70岁的徐阿姨正在小心翼翼地摆弄她从直播间买来的手机支架,确保手机能够捕捉到最佳角度,完成一次和“泉标”的合影。

她把玩着手机,笑得灿烂:“我现在的爱好就是拍自己,不光是身边人给我点赞,全国各地的人都给我点赞,他们说老太太真棒!”

与徐阿姨相似,许多老年人也希望通过短视频获得关注和认可。北京师范大学发布的《老年人情感关怀与短视频使用价值研究报告》显示,大多数老年人在短视频平台上的表现令人惊喜。他们不仅观看多种类型的内容,同时也积极参与创作,与更多人分享自己的生活。

受访老年人观看的内容种类丰富,尤其观看轻松搞笑、美食旅游、农事劳作等内容的老年人比例较高,均超过50%。经常观看直播的老年人比例接近65%,超75%的老年人有过短视频创作经历。

“很多老人和我们说,基础的用法都已经学会了,想了解怎么把视频剪辑好之类的进阶知识,一些老人的账号粉丝已经上万,反过来讲,我们也能从老人身上学到很多。”烟台“00后”志愿者郭嘉程向记者表示,相当多老年人已经踏入数字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想要学习的是怎么玩好手中这块屏。

伴着一曲广场舞配乐,不停旋转的绚丽红花,高饱和度色的华丽城堡背景,70后博主“五妹”跳完第一个舞步后,以她为中心,出现了4个衣服颜色略有不同的“分身”。在多重影分身特效投稿页面,一些中老年人拍摄的“列队”和“尬舞”视频颇具创意,各种脑洞大开的玩法大有超越年轻人的势头。

年老并不意味着静态的生活,老年人通过短视频上的自我呈现,发掘自身潜能,做起了生活的“导演”,他们不吝啬赞美,喜欢用点赞和比心的表情和他人交流。泉城广场上的老年舞团团长三友告诉记者,有安徽网友看到短视频后,便在来到济南旅游时,特地找舞团切磋技艺。

如何才能让老年人不“迷失”在智能时代

郭嘉程的团队接触过6万人次的老年人,据他观察,老年人情感需求被“收割”的现象也很严重:有老人在社交平台上结识“朋友”后,被他们的“擦边话术”搞得心猿意马,造成财产损失;宣扬“老年剪辑课、无门槛、0元学”的短视频剪辑骗局专门瞄准老年人;苦情戏的直播“局中局”里,直播间里的“儿子们”专门骗老人买“神药”……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周裕琼教授长期关注老龄化问题,她在出版的 《数字代沟与数字反哺:老年数字融入的中国路径》一书中写道,无论是作为独立个体、作为家庭成员,还是作为社会公民,我们只有“置身事内”,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路径。

郭嘉程去年从烟台大学毕业后,本可以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他选择继续学生时期的志愿活动,将进行了多年的“数字反哺”项目进行下去。“谈不上后悔,我放弃之后,会有考生替补我,我担心的是,一直在做的事情没法持续,那时再找替补就很困难了。”

“数字反哺”是通过志愿者的行动帮助中老年群体更快地融入信息化社会。四年来,项目累计在山东省内外20余个城市举办了600多场志愿活动,已有22所大学的数千名学生参与其中。

“我们举办活动,一对一、一对多来帮助老人是怎么也帮不完的。”郭嘉程希望扩大团队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力,带动更多人认同“在外互助父母条约”等想法,借此辐射到更多老年人的媒介使用中去。

志愿者在教老年人使用手机。受访者供图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在研究中指出,人口结构越来越“老”,数字技术却越来越“新”。在此背景下,一个广泛的社会共识是,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教会老年人熟练上网,而忽视健康使用网络的问题;亦不能因噎废食,因部分人出现的网络沉迷而盲目干预甚至阻止老年人融入数字社会。

“中老年群体触网时间较短,网络技术更新换代又快,老年人在网络世界的'社会化'是一个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的过程。”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认为,数字鸿沟指的不光是有没有智能设备、能不能上网,而是老年人能否真正成为网络中的一员,进行参与和表达。老年群体使用互联网最紧密的支持是由“附近的人”织就的,家庭和社区的支持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技术更新迭代的同时别让老年人“掉队”,政府应为他们打造安全的防护网,许多以前的老骗局“旧瓶装新酒”,转移到互联网上,公安机关可以通过侦查手段提醒老人及其子女,相关软件也要进行“适老化”改造,解决“不会用”“不敢用”的问题。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 胡玲玲 路董萌)